新闻动态

《折柳寄情》——附中毕业生杜朴谊参演冬奥会闭幕式

2015年7月31日,马来西亚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,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: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。北京创造了历史,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城市,同时中国也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“全满贯”(先后举办奥运会、残奥会、青奥会、冬奥会、冬残奥会)的国家。

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,送别环节的一出“折柳寄情”再次上演极致的中国式浪漫。附中2021届音乐剧专业的毕业学生杜朴谊也有幸参与其中。

 “缅怀环节”是一个“很年轻”的规定动作,北京冬奥会是第四次出现。本届北京冬奥会选择了“折柳”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方式演绎。在中国古代,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亲朋,折柳也成为了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。在北京冬奥现场,80名舞者和365位普通人手着发光的“柳条”,在送别的歌声中越走越近。无数道绿色的光像纪念碑一样升起来。柳谐音“留”,意味着难舍难分,不忍离别;而绿色的光则象征着生命、希望和成长。这是北京冬奥会传达给世界的温暖:期待所有来到北京的朋友们,带上这一条柳枝,带走中国人民的友谊。

 

 

 

杜朴谊

 

 

 
 

浙音附中2021届毕业生

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

 

 
 

 

 

我与国家在,一起向未来

 

冰化,春萌,绿动。2022年的2月4日,冬奥会在中国节气的“立春”那天成功开幕!北京,成为了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,而我,也有幸成为这次奥运盛典中的一粒“雪花”。

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大一新生,当我站在奥运场馆的国旗下那一刻,回想从接到冬奥会的闭幕式演出任务开始,过去一次次在冷风中的训练,一声声老师同学的鼓励关切,甚至是一片片被撕去的暖宝宝,都如电影胶片流动般呈现在我热泪盈眶的眼中。

记得在选拔时候,缅怀环节的导演让我们带着对历史长河中逝去的生命的敬畏走路。我的脑海里瞬间就想起了疫情初期时的湖北武汉,能体会这缅怀的每一步走的是如何沉重,能感知这一首《送别》对每一位生灵的敬重,能明白这折柳寄情中的相思。当我真正踏上鸟巢冰屏的那第一步起,到我手中柳条由白色变成象征生命的绿色那一刻止,我的心也随着那通向天空的“光的丰碑”而变得透彻。光虽微,却永恒绵长,生生不息。

闭幕式的尾声,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朵“小雪花”,而我们在一起,则变成了一朵“大雪花”,雪花元素的设计,不仅象征着“小我即大我”,更是以冰雪之约,向全世界展开的新的画卷!我们高举双手,我们冲向观众,我们站在国旗下仰望天空!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是明亮的!我们本身就是青春、活力的一代,我们每一个年轻人此时此刻都知道:生逢其时,重任在肩,吾国之需,必冲其前!

相知无远近,万里尚为邻。让我们一起向未来!

 
 

雪映晴空,漫天竞芳华;光耀神州,大地皆春色。历经7年筹办,承载万众期待,北京这座“双奥之城”,于虎年新春,点燃冰雪激情,与奥林匹克亲密邂逅。这一场盛宴,赢得各方喝彩:

“世界上最伟大的表演。”英国《卫报》这样赞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,称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。

美国NBC新闻网则对用一块冰块雕刻出晶莹剔透的奥运五环的设计印象深刻,称这是以强大技术为支撑的壮观无比的视觉表演。

“今日俄罗斯”赞叹,中国以一场引人入胜的开幕式令世界眼花缭乱,展现了中国日益增强的信心和影响力,视觉效果令人折服。

南非《外交》杂志主编克里坦·巴哈纳说,“完全没想到主火炬会用‘微火’方式,这很好地体现了‘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’理念,是伟大的创意。”

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沙希德感言:北京冬奥会“展现了中国最好的一面”。

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·巴赫表示,北京冬奥会创造了历史,以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水平,让更多人感受奥运文化与精彩。

完美冬奥,冰雪交融,新时代中国没有辜负世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