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育人

“大中小思政一体化” 赋能“最美教师” 成长新力量

在今年教师节,学院党委书记干武东一行亲切慰问我校“最美教师”、思政教师夏丽。这份荣誉不仅是个人的光荣,更是我校扎实推进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”建设的生动缩影。正是在一体化建设的丰沃土壤中,涌现出了一批像夏丽老师这样优秀的思政育人典型。

 

 

 

夏丽,浙音附中高中政治教师、高中班主任、政治教研组组长、中学一级教师,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。曾获2023年度优秀班主任,年度考核先进个人。连续多年执教高三,深耕高考命题研究,善于将抽象理论与社会热点结合,以案例教学、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,所带班级高考成绩优异,最高分、平均分均创历史新高。担任高中班主任多年,始终以“严慈相济”为准则,既是学生的“引路人”,也是“贴心人”。所带班级在2025年的高考中取得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,一段线上线20人,班级平均分高达494分。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积极响应学校的“以老带新”政策,主动承担起培养新教师的重任,先后与包杨杨、张宇等老师结成帮扶对子,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给予她们细致入微的指导,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 

 

1.共建机制,夯实育人根基

 

2024年6月,我校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签署共建协议,挂牌成立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基地”。这一机制为附中思政教师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成长平台。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教研、集体备课等活动,附中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

 

2.师资共融,拓宽育人视野

 

一体化建设打破了学段壁垒,构建了开放共享的师资培养体系。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、优秀学生来校开设主题讲座,校外专家定期开展专题培训,大学与附中教师深度交流互动。

 

同时,我们积极推动“把思政课上在音乐厅里”向“把思政课上在舞台上”转型升级,邀请浙音附中学子与大学生同台演绎,共同打造了“真理的味道”“信仰领航”“礼敬二十大・奋进新征程”“践行新思想・勇担新使命”等系列主题思政课程优秀成果展演。在此过程中,推出了附中师生主创的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》《第一交响序曲》等文艺精品项目,充分展现了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相融合的育人成效。这样的共融机制,为夏丽老师等附中思政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,也为学生成长搭建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。

 

3.特色共创,展现育人实效

 

在“思政+艺术”的特色探索中,附中思政教师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。通过参与“大思政课·青年说”品牌活动、策划思政课程优秀成果展演等工作,夏丽老师等附中思政教师的教学成果得以充分展现,育人实效更加凸显。

 

从一位“最美教师”的育人实践,到一个教研室的创新探索,再到学校“大思政”格局的构建完善,浙音附中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。展望未来,我们将继续深化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合作,着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、爱国奉献、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,在新时代育人征程上续写精彩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