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育人

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 || 和平来之不易,历史不容忘记

    阿希尔·克劳德·德彪西,Achille-Claude Debussy,法国著名作曲家、音乐评论家,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,开发了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、奇怪的音乐的世界,对传统音乐作了许多大胆革新。

    近日,我校“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”之“国旗飞扬 青春向党”系列活动,通过了解德彪西这位著名作曲家的生平,领悟他热爱和平、痛恨战争的情感,更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,牢记历史,珍惜和平。

德彪西

德彪西,是法国著名作曲家、音乐评论家,他在音乐上是一个非同寻常,极具好奇心的人,并且有独特的表达。他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,形成了一种被称为“印象主义”的音乐风格,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德彪西可以说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家,在音乐创作中,德彪西打破了十九世纪晚期盛行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,开拓出具有自己独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,创作题材众多,从和声、音响色彩及演奏技法上进行大胆创新,这种改变不光是对浪漫主义音乐的传承,更是为后世的音乐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。德彪西特别擅长用音乐来描绘身边的事物和瞬间的感觉与印象,经过德彪西创新之后,音乐创作就不再被既定规则所限制,改革风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德彪西十分忧郁,他热爱和平,痛恨战争与屠杀。这种情感也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,一战期间,他就创作了一系列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。

1915年,他创作了《无家可归孩子的圣诞节》、《英雄摇篮曲》、《白与黑》等具有反战思想的乐曲。在战争十分激烈的时刻,德彪西表示要创造一些美好,去代替被敌人破坏的美好。这是德彪西最后的几个作品,1918年,德彪西在德国进攻轰炸巴黎的隆隆炮声中去世。

《德《德彪西组曲第一节》

作为《贝加莫组曲》的前奏曲,它表达了一种庄严、肃穆、高贵的情感,神秘得好像希腊雕像那永恒的微笑。整个曲子的气氛是凝重、“冷”色调的。作曲家用了不少“圣咏”式伴奏,即旋律和伴奏节奏相同。这种伴奏的形式不太常见于器乐作品,但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四部合唱中占统治地位。

十九世纪后期,科技迅速发展,人们对美学的追求也在尝试各种突破和创新,该组曲作为德彪西音乐创作初期较为重要的作品,也深受该时期美学各流派的影响,这也是德彪西印象派音乐风格形成的契机。

演奏:吴天尔 王姿怡

初一(1)班吴天尔、王姿怡同学演奏的《德彪西组曲第一节》大气又不失灵动,圣咏般的旋律庄严肃穆,营造了轻盈灵动的音乐形象,结尾有终止感又让人回味无穷。

《嬉游曲》

嬉游曲的拉丁语原文是 Divertimento,就是让人感到愉悦的意思,其旋律轻松、活泼,深受大众喜爱。

乐曲开始部分的行进过程中流畅而华丽的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青春的朝气和活力。戏剧性的旋律变化营造出非常独特而又极具气势的效果。尽管当时作曲家是迫于生计创作了《嬉游曲》,但乐曲听来让人精神愉悦,无疑充分表达出了作曲家的自由、热情天性。

演奏:郑梓妍 梁启钧 刘柏辰 徐朗奕 

郑梓妍、梁启钧、刘柏辰和徐朗奕同学的四重奏洋溢出一股真诚的喜悦之情,让乐章灵动起来,让人觉得终曲的旋律是奔腾、灿烂的,为听众勾勒出一幅充满着阳光、美景的靓丽画卷,可以在这个曼妙场景中尽情翱翔、自由飞奔。乐曲寄托了作曲家美好的期待,我们有幸生于和平盛世,更应当珍惜当下,奋发努力。

 

彪西组曲第一节》